一个制售假冒名牌洗涤用品的举报引起了国家工商总局的重视,在记者的配合下,三原县工商部门突击打击――
今年7月,有人向国家工商总局举报,三原县有人制售假冒的“雕牌”、“舒肤佳”、“汰渍”、“奥妙”等国内知名洗涤用品。该举报引起国家工商总局的重视,工商总局立即指令陕西省工商局查处此事。
明察暗访一周难寻制假窝点
据三原县工商局副局长张政社介绍,在接到省工商局相关函件后,他们派出工商人员调查此事。最初,工商人员将调查重点放在了曾经以制售假中华香皂“闻名”的鲁桥镇东里村。
据了解,前些年东里村制售假冒“中华”香皂,曾惊动了国家工商总局及陕西省工商局,“当时村子里几乎有一半人家都制假‘中华’香皂。”工商人员连续一个多月,摧毁了隐藏在民宅之中的制假窝点,该地的制假现象也销声匿迹。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工商人员不分昼夜,蹲守在东里村的周围,但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并没有发现制售假冒洗涤用品的窝点。
就在工商部门调查陷入困境时,10月31日,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读者向记者报出,制假窝点分散在三原县渠岸乡枣阳村及鲁桥镇东里村,所制造的假“汰渍”、“立白”、“中华”、“奥妙”、“舒肤佳”等名牌洗涤用品,主要在陕、甘、晋等地农村销售。夏季每日出货量一般在10吨以上。晚上都有车辆前往枣阳、东里村拉货。但制假者警觉性很高,制假的原料、包装和成品也分别放在枣阳与东里村的几个地方。
4男子搬出20多编织袋货
由于提供线索的群众并不知道具体的造假窝点,只知道制假者与枣阳村一商店有关。11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西铜高速三原出口不远处的枣阳村。按照知情人说的信息,记者来到该村一家小卖部假借买水,通过小卖部的后窗,看见这座小院内并没有造假的迹象。
晚7时许,一辆五轮车和一辆银灰色轿车停在了小卖部旁的一大铁门前。从车上下来一名女子和4名男子。记者再次假装买水,从停放的五轮车旁走过,发现4男子从这座院内搬出黄色编织袋货,记者能闻到一股浓浓的洗衣粉味。
五轮车装了20多袋货之后,和银灰色轿车一起离开了村子。记者尾随轿车又来到东里村一民宅前,但因天色太暗,无法看清民宅内的情况。近10分钟之后,银灰色轿车又来到关中环线旁另一民宅前。据线人介绍,他们之间的交易都是单线联系,必须有“上家”带领才能拿到货,陌生人根本无法进入,这也是执法人员难以查处的原因。
民宅中堆满了“名牌”洗涤用品
11月4日早晨,记者将了解到的情况反映给三原县工商局局长周小虎和副局长张政社。该局立即组织了10名工作人员,由张政社带队,前往制假窝点。
当执法人员出现在枣阳村时,一辆拉着两三吨洗衣粉的三轮车,正好来到大铁门前准备卸货。看到工商人员后,驾驶三轮车的男子将车停放在对面的一条巷子里后匆忙离开。执法人员进入大铁门后,在一个房间里,发现成袋洗衣粉堆满了半个房间。经清点,堆放的洗衣粉加上三轮车上的洗衣粉,共计243袋,约4860公斤。工商人员随后对这批洗衣粉进行了查扣。
另一路工商人员在记者的带领下,来到了鲁桥镇东里村魏某的家中。屋中到处摆放着“奥妙”、“汰渍”、“立白”洗衣粉和大量“中华”、“舒肤佳”等名牌香皂。在魏某家的床下、客厅、卧室,到处都是各种名牌洗涤用品的包装袋、包装箱。
调查中,魏某与他的嫂子韩某称,他们只是包装洗衣粉,并未参与造假。据魏某介绍,这些洗衣粉都是包装别人的,平常自己只是走乡串户销售。在超市卖十多元的1.8公斤装洗衣粉,在乡下只卖7元,肥皂卖1元左右。工商人员发现,假洗衣粉虽然包装袋一样,但封口是用胶粘的,容易破损,假洗衣粉遇水溶解性差。
经工商人员清点,该处有17袋“汰渍”洗衣粉,“汰渍”包装袋372个,“奥妙”洗衣粉包装袋127个、“奇强”洗衣粉16袋,“中华”肥皂包装箱25个。目前,三原县工商局已查扣了所有涉嫌假冒的洗涤用品及洗衣粉、包装袋等物。执法人员正进一步追查造假窝点。
资料链接
怎样识别洗衣粉优劣
看颜色 颜色均匀一致,白度好,如是加色洗衣粉,色调应均匀柔和;如颜色不均,混有黑、黄或其他杂色粉末,或有湿团、结块等,均为劣质品。
看粒度 好的洗衣粉粒度一般在0.5mm~0.8mm左右,而且均匀一致,没有吸湿和结块现象;如果粒度不均,粗细相差悬殊,特别是粗粒较多,则为次品。
闻气味 化学合成和处理适当的洗衣粉有一种清爽的固有气味,有些加入香料能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味,为优质品;如果气味异常或有刺激性味道,即为劣质品。
看溶解度 优质洗衣粉在水中能很好溶解,不留任何粉粒;如水中有不能溶解的物质,不是次品就是掺假货。
看去污力 高泡沫洗衣粉应泡沫丰富,去污力强,便于漂洗,洗涤的衣物晒干后不会发硬,低泡沫洗衣粉在水中泡沫少,溶解快,去污力强;如不具备其特点,可能是伪劣品。
看包装 优质洗衣粉一般包装正规,印刷工整,字迹和图案鲜明清晰,颜色不易脱落;如果包装不规整,封口不平展,印刷字迹或图案商标模糊,不正规,颜色易脱落,则可能为伪劣品。